台灣潛艇自造(IDS)計劃主導者黃曙光請辭“國安會”諮委,再度引發輿論對“海鯤號”潛艇交船進度關注。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9月30日表示,對“海鯤號”完成建造有信心。但台海軍退役上校黃征輝表示,此次傳出有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“疑似滲漏”,若位於艙內深處,維修難度高;前“立委”沈富雄則指出,台灣軍艦自造、軍機自造都是死要面子的行為,這是浪費資源、人力,做一些無意義的事。
黃曙光日前辭去“國安會”諮委。儘管其妹妹、“立委”黃珊珊透露哥哥辭職是由於家庭原因,外界依舊關注黃曙光離職與潛艇自造計劃延宕的聯繫。
“海鯤號”潛艇為台潛艇自造計劃原型艦,原計劃於9月完成海上測試,11月交付台軍。目前來看,進度不如預期。
針對“海鯤號”測試延宕,顧立雄9月30日表示,對“海鯤號”完成建造有信心,但目前潛艇前置準備跟測試進度落後,要在11月之前交艦“有挑戰性”。

香港中通社資料圖
針對台潛艇自造計劃延宕,沈富雄9月30日在一檔節目中直批,軍艦自造、軍機自造都是死要面子的行為,原先規劃要造8艘潛艦,要面子讓大家稱讚台灣好厲害、也會自己造潛艦。但他指出,即便完成,海底下大陸的無人潛艦恐怕也到處都是。
早前就有台媒指出,台灣有沒有能力自製潛艇是一回事,有沒有必要是另一回事。以兩岸軍事差距看,台灣再怎麼造潛艇都無法與大陸抗衡,反而陷入引戰危機,“只有爭取兩岸和平發展,才是長治久安之道”。
沈富雄也認為,台潛艇自造是浪費資源、人力,七拼八湊還要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。
民眾黨籍台北市議員張志豪亦提到,民眾並非反對潛艦自造,但這麼大的計劃攸關台灣安全及財政紀律,難道不能規劃好嗎?若一個時程、一個時程規劃好,怎會到最後階段要測試了,才發現系統無法整合。他直言,這是拿台灣安全開玩笑!
台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也說,潛艦自造不易做,弄了半天,買的東西都是東拼西湊,還不知道能不能最終發揮作用。另外,過程中廠商有沒有虛報價格也不知道,對於新的廠商、新的技術也不了解,會被予取予求。
儘管島內吹噓“海鯤號”為台灣“自造”,但多數主要關鍵任務系統和子系統都由外國承包商提供。
黃征輝10月1日在另一檔節目中指出,“海鯤號”雖已完成港內測試,但原訂9月完成海試、11月交船的時程已出現變數,近期“在港裡停了超過20天未再出海”,顯示疑難尚未排除。
“現在不要再說11月交艦。”他說,因為船艦第三度回到乾塢且“整整維修61天”,依常理,若只是系統調整應可在碼頭處理,反覆進塢意味著“結構或關鍵技術遇上難題”。
黃征輝提到,潛艦海試必須驗證最大深度與最高航速,因此,海試過程對系統可靠度要求極高。他詢問台海軍內部人士得知,此次傳出有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“疑似滲漏”,若位於艙內深處,“得自上層一路拆到最底層再裝回”,相當耗時,也凸顯艦內管線密集、維修難度高。
對於“海鯤號”前景,島內民眾也不樂觀,紛紛在相關消息下直言“這艘根本問題多多,潛航到底何時開始”,“台艦台造!天大笑話!浪費公帑!”
标签:
